消失4年,董卿变了

每天热搜上,都有很多人的名字。 不少名字,和新生代艺人、网红、偶像有关,已不大认识,也丧失深入了解的渴望。 朋友说,这是人老去的证明,证明我们关注的人事物,已被边缘化。 赞同她的表述。但不觉得悲哀。 和现代年轻人躬身入局的虚幻崩坍的当下相比,70后、80后、90后走过的时代、追过的偶像,显然有着更鲜活更沉实的质感。 当然,过往的那些人事物,都不尽圆满完美,甚至也曾承受褒贬不一的审判,但有了悠悠岁月的稀释与灌注,也就有了美丽纹理与沉实重量。 如今再相逢,亦多了天可怜见的悲悯。 这种体悟,在昨日热...


每天热搜上,都有很多人的名字。

不少名字,和新生代艺人、网红、偶像有关,已不大认识,也丧失深入了解的渴望。

朋友说,这是人老去的证明,证明我们关注的人事物,已被边缘化。

赞同她的表述。但不觉得悲哀。

和现代年轻人躬身入局的虚幻崩坍的当下相比,70后、80后、90后走过的时代、追过的偶像,显然有着更鲜活更沉实的质感。

当然,过往的那些人事物,都不尽圆满完美,甚至也曾承受褒贬不一的审判,但有了悠悠岁月的稀释与灌注,也就有了美丽纹理与沉实重量。

如今再相逢,亦多了天可怜见的悲悯。

这种体悟,在昨日热搜上遇见“董卿”的名字后,有了更明晰的轮廓。

昨日,一位叫刘力的摄影师,放了一组董卿的照片。

照片上的董卿身穿条纹衬衣和深色西裤,头发略长,面容清瘦,目光柔和,与我们往日在电视上所见,相似又不同。

她变了,是骨相里的沉淀。

伊身后,是直冲云霄又霓虹闪烁的摩天大楼。

孤独个体与魔幻时代的强烈对比,从照片深处扑面而来。

这像极了走过高光与暗涌的董卿自己的命运。

摄影师解释:

照片拍摄于早些时候,那是最后一次见到董卿。

“看得出来她有些疲惫,她说她还记得我,喜欢我给她拍的片子。不知道下一次见是什么时候了,不过她自由了,挺好。”

此言一出,微博瞬间沦陷,引发轩然大波,尤其是那句“她自由了,挺好”。

陪董卿走过漫长岁月的人们,据此推测她“自由了”,是辞职了?隐退了?移民了?抑或离婚了?

网络的可怕之处,便是迅疾显现与众口铄金,公众人物尤是。

见状,摄影师惊慌失措,删除最后一句,再次出面阐述:

不要过度解读,开心最重要。

大概同为中年,又同为女性,我多少能理解摄影师描述的董卿的“自由”。

她淡出了公众视野,她从台前走到幕后,她不用每天画着精致妆容、穿着锦绣华服、说着既定台词,优雅又紧绷地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也不必因一件私人事体或寻常口误,被拿到放大镜下逐一审判。

她踩着昔日荣光,坦然地走上下坡路。

在年龄裹挟与境遇变幻中。

亦如老去的我们。

喜欢董卿的人,或讨厌她的人,都共同接受的事实是,她的隐退与她的婚姻密切相关。

她40岁晚婚,丈夫是小她5岁的“上海滩隐形富豪”密春雷——曾是胡润富豪榜上的风云人物。

传言中,他们的结合,她的身份并不光彩。

事实呈现的走向是,男人和生下双胞胎的发妻离婚后,低调娶了她。

密春雷是农家子弟,但精明骁勇,在经济蓬勃时期,快速进入资本市场,创办览海系企业20多家,员工数万人,涉足保险、医疗、银行、地产。

佳人与才子的戏文是唱词里的圆满,文艺与资本的结合是现实里的风险。

她是央视一姐,因脚下舞台加持和眼前观众厚爱,自认看透世事沧桑,但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超出她专业与心术范畴。

后来,果然。

这段一开始就遭到知识分子父母反对的婚姻,以丈夫突然消失不见、被强制执行7.19亿的财经版块天雷,火速引爆文艺圈,进而成为全国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从那时,她就淡出了公众视野。

媒体报道,丈夫跌落险境后,她变卖了美国8900万的别墅,和上海2.5亿的老洋房,快速变现,替夫还债,杯水车薪。

有人为她遇人不淑、盛年隐退而扼腕叹息,也有人为她挤进豪门、慕强上嫁而弹冠相庆。

怎样的评述,董卿都没有回应,或许是性格使然,或许是纪律不允。

她事业与婚姻休戚相关的浮沉,带给我最深的思考是:

婚姻如此艰难,嫁给富人或穷人,都有不可预知的意外发生。

而选择,不管向左走,亦是向右走,都藏着潜在的代价。

上苍是公平的,我们想要的每件东西,它都要我们割舍肉身或祭奠灵魂,去交换。

以我看过董卿多年节目,读过她编著的一些书籍,对她的理解来看,她的隐退,有外在的胁迫,也有内在的诉求。

在一篇名为《惯性奔跑》的文字里,董卿回忆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

因父母严苛的要求,她习惯于自我严苛:

“我有很强烈的完美主义,接近强迫症的边缘。”

“我不允许自己不够好,总是恐惧自己被取代。”

“我必须走得比别人好很多,我才能有自信心。做得跟别人差不多,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并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我是一个活得特别用力的人,我在工作中充满了防备的战斗性。”

我竟然能共情她疼痛的剖析。

也或许,这是想要拿到优秀成绩单的女子,共同的自律与疼痛。

尽管这优秀,也分大小厚薄。

但,就算你不是万众瞩目的董卿,你只是开一座茶园,种一片蔬果,养一群鸡鸭,或如我这样写一篇文字,但要做到渴求的最好,亦要通过极度自律,才能摘取勋章。

她还提到2012年,在央视安身立命的第16年,忽然陷入职业困境:

“我发现我自己做不到百分之百地投入了,特别痛苦,而且这种东西出现的时候只有你自己知道,别人看不出来。

因为你的职业表达是很容易遮盖掉一些东西的,但慢慢久了别人也会知道,因为你退步了。”

我从中读出了诚实。

是那种认真做事的人知道自己原地踏步的诚实,还有习惯奔跑的人忽然跑不动的焦虑。

从浙江台、上海台到央视,董卿一直都在向前向上奔跑。

跑到全中国最高舞台、最优秀主持人的位置上后,她还要为长久待在这个位置上,拼命努力:

“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我花了将近20年才走到这一步……”

综艺频道的当家花旦、连续13年的春晚,连续8年的“央视十佳主持人”,《朗读者》系列、《中国诗词大会》系列……

这,都是她渴望霸占王冠、期待延展璀璨的要强。

要强的人,会在慕强心理的支配下,闻着熟悉的味道,找到更强的人。

她40岁得到的婚姻,是她慕强的力证。

只是,更强的人,意味着更多财富与权力,也意味着更多暗涌与凶险。

伴随丈夫出事,她的要强与慕强,终究在世俗层面完成了断崖式跌落。

众说纷纭中,她坚定且不优雅地转身离开,也彻底卸下了聚光灯下那差点长到骨肉里的面具。

她的隐退,有婚姻舆论的胁迫,也有自我诚实的选择,就像人到中年洗牌重建的我们。

消失这几年,她在暗处,像寻常女子那样,身背重负却依然坚韧地落入烟火深处。

喜欢她或讨厌她,都不必嘲笑她。

何况,她创造过无法企及的辉煌。

对于董卿的另一个质疑,是她2013年赴南加州大学读书时,在美国生子。

人们无法将声情并茂说家国情怀的人,和把孩子诞生于异国他乡的人,合二为一,相互重叠。

分裂感引发的愤怒,投射到她身上,也让她在过去很长时段里背负“表里不一、虚伪虚荣”的标签。

理解公众朴素的情绪。

但又理解生而为人,尤其是为人之母者的多面与深切。

大是大非很重要,人性幽微又赫然存在。

最深的体悟是:

体制内谋生的人,得到褒奖与庇护,也要承受评述与审判。

她淡出公众视野后,这些评判也渐渐消弭。

或许,这也是她自由的一部分。

这几年,各个行业都在崩坍中重建,各路名人都在跌倒后消弭,时代一路裂变向前,人群继续纷纷扰扰,原来她亭亭玉立的舞台,已是“只见新人笑,谁闻旧人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谁的消失,都无法撼动时代的车轮。

这是天道,也是规律。

但是。但是。

那些用力活过的人,从来没有辜负岁月。

图源网络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