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香港號|香港教育局局长独家解读港校留学政策新变化打开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核心提要: 1. 内地高考志愿填报进行时,香港高校依旧是内地学生求学的优质选择之一。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今年港校除了扩大非本地的招生名额之外,还在宿舍配套、国际课程共享、奖学金支持做足准备,希望有更多的内地学生到港上学。 2.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拥有两文三语的生活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便利的交通。香港的高校有着非常优秀的国际师资,使得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和同学们。 3. 香港也在就...
核心提要:
1. 内地高考志愿填报进行时,香港高校依旧是内地学生求学的优质选择之一。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今年港校除了扩大非本地的招生名额之外,还在宿舍配套、国际课程共享、奖学金支持做足准备,希望有更多的内地学生到港上学。
2.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拥有两文三语的生活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便利的交通。香港的高校有着非常优秀的国际师资,使得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和同学们。
3. 香港也在就业政策上进行了一些调整。特区政府将非本地毕业生无条件留港签证延长到两年,还允许学生在上学期间多做一些兼职,提前与自己学习的行业、企业接触,同时还加强与企业合作,在高校与企业间共同开发课程,助力毕业生顺利进入职场。
各位网友好!欢迎收看香港號,我是陈笺。内地高考放榜,学生们都在填报志愿,香港的大学自然也是内地考生的选择之一。如今香港要打造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枢纽,一方面各大学将招收非本地学生的比例从20%增加到40%,另一方面,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在今年2月批准政府向“政府奖学基金”额外注资10亿元,增加“一带一路奖学金”,以吸引更多杰出人才来港就学及进行研究。香港打造国际高等教育枢纽是有怎样的初衷和战略规划?内地学生在香港就读又有怎样的优势和政策?怎样的人才才能有机会“留学香港”?陈笺请来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与我们一起分享。
国际化、多元化带来香港教育新趋势
网香港號陈笺:蔡局长您好!香港要打造国际高等教育枢纽,我看到您为此亲自去海内外推广,致力打造“留学香港”的品牌。最近内地高考放榜,香港的大学在近些年来也逐渐成为了内地高考考生的选择之一。请问香港要打造成国际教育枢纽的初衷是什么?
蔡若莲:香港是一个非常国际化多元化的城市,我们700多万的人口,有5所是世界100强的大学,所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是香港很独特的优势。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想,因为香港要高速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下也要发展“八大中心”,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其它各方面的发展,我们都需要很多的人才。
基于我们高等教育国际化多元化的优势,我们能够从全世界吸引优秀的年轻人到香港来读书,然后毕业以后也可以考虑在香港发展。
所以,这一方面是发挥香港的高等教育的优势,去贡献香港的发展,或者是作为发展动力的一个支撑。另外一个则是把我们的高等教育推向更国际化、更多元化。所以建设高等教育的枢纽,我想是既有条件又有需要。
香港高校多项举措“抢人才”
网香港號陈笺:“抢人才”也是特区政府这两年积极在做的事情,我们敞开胸怀,打开大门,吸引海内外最顶尖学校的毕业生来香港。我看到有些人在香港已经找到自己立足发展的位置,但是有些人可能和我们的香港社会还不能够无缝连接。所以,打造全球高等教育的枢纽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具体会采取哪些措施呢?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澳洲珀斯出席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暨展览,推广香港作为国际高等教育枢纽的优势。
蔡若莲:有了这个目标,我们首先就要想,因为过去我们无论是空间或者是对于高等教育素质的把关都要求非常严格。
如果是要打造国际教育枢纽,就一定要把非本地学生的收生名额限制提高,原来的20%就提高到40%。这个是怎么计算的?其实我们每年招收的大一新生在全港8所大学就15000个名额,这是给本地学生的。在15000不变的情况下,过去是用超收的方式去招收非本地的学生,所以过去是20%,大概每年8所大学加起来就3000个名额,然后现在提高到40%的意思是6000个。这是首先提高非本地生的名额。
第二,宿舍的配套也非常重要,我们也加快宿舍的建设,所以未来我们配合着非本地学生收生的计划,我们也会加速学生宿舍的供应。
第三,我们也为了促进非本地生的多元化,我们希望能够吸引全世界的年轻人到香港来,所以我们也注资到政府的奖学基金,额外注资10个亿,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的学生的奖学金,我们希望能够吸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年轻人到这里来,这样子就能够汇聚成为一个更多元化的大都会,而且也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
▎2024年度,100名来自21个“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的学生获得“一带一路奖学金”。
除了这些之外,非本地生毕业之后留港的发展,我们也在政策上有配套。在香港毕业的,或者是在香港院校,包括在大湾区的我们的一些校区毕业的这些非本地学生,他们在毕业之后,有留港24个月无条件的签证。
当然在扩容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为大学预留更多的空间,所以我们配合香港新界北部都市区的建设,也预留了一些新的土地,我们这些大学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去扩充他们的大学校园。
网香港號陈笺:非常好的规划!早在20年前,我在香港电台工作就做过大专普通话辩论赛、粤港澳大专普通话辩论赛等,其实两地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一起学习,相互可以有很好的影响。
我看到香港的各大院校,现在也开始在内地纷纷建立分校,香港高等院校目前在大湾区的发展状况是怎样?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一批学生入学,标志着香港中文大学“一个品牌,两个校园”在深圳正式运行。
蔡若莲:就像刚才讲的,我们非本地生的名额是提高了,当然同步是多元化。除了照顾我们内地的同学,我们还希望内地的同学到香港来升学,也希望能够有机会接触更多来自全世界不同的朋友、同学们。如果我们只是录取我们内地的同学,可能他们就没有了这种国际化或者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也很细心的在考虑这个方面的平衡。
在同步的过程当中,我们也看到我们有4所的大学,在大湾区也已经有了他们的校园,包括了浸会大学、科技大学、中文大学,还有今年9月就开始招生的东莞的城市大学。
这几所大学他们颁授的学位都是我们香港院校的,在这些大湾区上学的同学们,他们同步是会得到两张证书。 而且这几所大学两地的校园,其实他们也有各种合作,包括可能是“2+2”,就是两年在香港,两年在大湾区。所以,各种各样的合作模式,也希望我们内地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接受到我们优质的高等教育,我们也能够服务内地的同学们。
网香港號陈笺:您说得非常关键,我们非常欢迎我们内地的学生,也希望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能够来到香港。我也看到您亲自到海外去演讲,讲述我们“留学香港”的优势。确实我们要打造成国际高等教育枢纽,国际的元素必不可少。那在这样的一个大战略底下,您觉得香港最需要的是怎样的人才?
蔡若莲:其实我们国家在“十四五”规划里面也很清楚地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是很明确的角色定位,或者是给香港一个很大的机遇。
所以,我想我们未来的人才发展,肯定第一要配合“八大中心”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另外是配合国家科教兴国,所以,在科学创新这些方面的人才,我们也希望能够吸引高端的这些同学到香港来研究留学。
第一,我们同步有了优秀的学生,我们也能够吸引国际级的大师到香港来讲学、做研究、带团队。我想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我们配合国家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这些目标,我们也希望能够抓住这个机会。
无论是在人才培养,高等院校的建设,或者是它的规模,包括了在研究各个范畴的学术影响力,我们都希望一并提高。我想这些方面的人才都是我们很需要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要吸引。
网香港號陈笺:另外我看到香港的院校和国际、国内的学校都会有一些合作课程,是吗?
蔡若莲:对,除了我们的学生、老师之外,其实我们的大学也跟海内外很多的大学有好多的合作协议、学生交流的计划。一方面是同学可以在不同的大学里面去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比如说科大跟西北大学,他们引进了最优秀的商科,在香港的商科学院也是全球第一的。有一些这些世界品牌的课程,我们的大学都会通过跟这些海外的大学合作把它引到香港来。所以,未来我们北都的一些构想也是这样,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也希望我们在香港升学、留学或者是本地的学生,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有机会读到全世界最优秀的课程,他可能选一门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什么课程,然后又另一门是英国牛津的什么课,所以这样都能在香港读到。这是我们希望能够未来随着时间的发展,跟全世界或者是北大、清华也有一些课程到香港来,我们现在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一些合作的课程,合作的办学或者联合的研究中心。
▎2014年,芝加哥大学布思商学院落户香港,开办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香港两文三语创造多元国际留学环境
网香港號陈笺:确实香港高等教育的优势很多。但是,我们也知道全球范围带来说,可能香港不是唯一的留学目的地,那么对年轻人来说,对比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这些全球留学生最多的这些国家来说,我们香港有些什么样的比较优势?还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来港留学?
蔡若莲:其实香港确实是一个非常吸有吸引力的留学地,我也有机会经常去看一些在香港升学或者留学的同学们,他们都跟我说很喜欢香港,为什么?
第一,如果他是非本地的学生,他不会中文,在香港我们有两文三语的这种生活环境,所以对海内外的同学来说他们一进来就很舒服,就没有生活的困难。
另外,香港是一个很国际化的这样的一个大都会,它不光是一个大城市,而且风景非常美丽,所以同学们课余有很多去处,包括了这些大自然的风景,也是很吸引他们。
当然从学术来讲,我们汇聚了好多优秀的人才,世界有名的这些教授都在香港 ,而且我们科研的实力或者是我们这些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这种的学术地位各方面都是非常吸引我们非本地的同学,加上刚才提到的一个就是高度国际化的这种环境,包括了我们的本地生或者是来自我们内地的到香港来升学的同学们,他们都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够接触到来自全世界的老师或者是同学们,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
而且,香港在“一国两制”之下,我们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毕业生他们的发展空间无限大。所以他不光是留在香港,还有整个大湾区,整个国家。所以无论是海内外非本地的同学,对于他们来讲,这种的机遇非常的吸引。而且香港就在我们区域的中心点,我们的交通是四通八达的。从我们周边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同学到香港来就像到了一个中心点,他往哪里飞都是在几个小时之内都能够到达,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先天的优势,也有一些在大家努力经营下一直传留下来的,一些传统的优势。我想对于我们的年轻同学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网香港號陈笺:确实香港的优势对我这个20多年前来香港发展的新港人来说是感同身受。我知道香港每所大学都是自主招生的,您从教育局长的角度来说,对于我们香港高校心存向往的考生来说,除了考分,还需要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蔡若莲:我想其实香港每一所院校或者每一个学系,他们招收学生都有定一些基本的要求,达到基本要求之后,我想他们还会考虑同学们的对于自己要修读的学科的热情,或者是包括了他一些的独特的优点。
在香港,比如说我们本地学生也有一些校长推荐的、某一个范畴比较突出的这些同学。所以,对于我们非本地的同学,我想定义除了会考试、会读书之外,能够有一个对于自己想读的专业透彻的了解,有自己的一个理想抱负,在有面试机会的时候,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香港期待未来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枢纽
网香港號陈笺:谢谢蔡局长给我们最关键的建议。
那么,另外一点,我们在说打造国际高等教育的枢纽的时候,我看到您近期讲的比较多的是我们要打造一个国际专上教育的枢纽,更考虑多一些专业类,或者说是应用型的高等院校建设,这又是怎么样的一个计划考量?
蔡若莲:其实在去年特首的施政报告里面就提出,我们香港是要发展我们的应用科学大学,这个是在进一步推进我们的职业专业教育这方面加强努力。
所以,今年我们成立了第一所香港的应用科学大学,然后也成立了我们应用科学大学的联盟,主要的是配合着香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为,除了传统学术人才,我们非常需要之外,我想现在全世界都在抢的,抢得更厉害的就是我们这些有专业技能的同学。
我们现在提高职业专业教育的形象,包括了在这方面的投资,也是有很大的力度。我到海外去的时候,包括了跟美洲、亚太区或者是欧盟交流,他们也有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有一些还发展得比较早。所以,一方面是去借鉴他们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希望我们的联盟能够跟他们的联盟对接起来。
那么,在未来的这些技术方面的交流等各方面,对于香港的学生或者是这些专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而且,我们现在也在跟大湾区、内地探讨学历,特别是在副学位这些学历的互认。为什么呢?对于我们的这些专业人才,他们的资历能够得到不同地方的互认的话,将来他们的就业的市场就更大,而且是我们要人才的流动就更畅顺一些,所以这都是我们未来努力的一些方向。
网香港號陈笺:我记得您曾经也说过,香港要拼经济人才是第一关键的要素。人才在香港接受了教育之后,怎么能够让他们和我们香港的社会无缝衔接?在这方面政府除了将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IANG)延长到两年之外,还有没有一些新的举措让他们学成之后能够留港发展?
蔡若莲:其实我们也在政策上有一些调整,以前可能学生在求学的阶段,他只能在校园里面做一些兼职,但是现在我们是允许研究生他可以到社会做一些除了实习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兼职,这样子他就提早跟职场有一个联系,在他毕业的时候基本上对那个行业,或者是一些的企业都对他们有所了解,这样子衔接他毕业之后的工作就更好,这是第一点。
另外一个,我们跟企业的合作也逐步地在加强,包括有一些企业他们也会跟大学去商量,他们想包班或者是有一些课程,大家共同开发,这样子同学一毕业的话就马上可以投入到企业去工作。
所以,各种各样的模式,我们都在开发,包括了同学个人的一些探究的机会,或者是在院校开发课程的阶段,就已经引入了企业的参与,这些都是让我们的人才能够更好的投进职场的一些措施。
网香港號陈笺:非常感谢蔡局长详尽的介绍,确实香港有5所全球百强大学的优秀资源,也增加了非本地生的招生比例到40%,特区政府还增加了10亿包括“一带一路”奖学基金等。为了海内外留学毕业生更方便留港工作也推出了一些列配套措施,真是非常及时。
蔡若莲: 欢迎我们的同学到香港来交流学习,或者是到这边来读课程。也祝愿我们的同学能够鹏程万里。
网香港號陈笺:谢谢蔡局长。